大姜病虫害检测仪各业务员必须每月一次对客户进行走访,了解产品需求信息及客户对产品的反映,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。专业现代化装修解决方案。为消费者提供较优质的产品、较贴切的服务、较具竞争力的营销模式。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大姜的种植技术
- 2、大姜种植中姜卫士有什么作用
- 3、大姜的病虫害有哪些种
大姜的种植技术
1、①大姜是一种连作的作物,在种植时一定要进行合理轮作,可以选择土层深厚、土质疏松肥沃、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种植。②种植田块的地势一定要稍微高一些,这样排灌方便,大姜可以与水稻和十字科以及豆科作物进行轮作。③在整地时一定要施足基肥,这样可以保证生姜生长旺盛,提高产量。
2、大姜的种植时间清明前后半个月,霜降前收获完,提前40天催芽。大姜对水肥需求量很大,对氮磷钾的比例需求为2:1:3,大姜根系较其他作物比较弱,既不能旱也不能涝。大姜2次培土也很关键,小培土大培土,培土深度,施肥方式等都有讲究。
3、选地施肥 大姜是连作的作物,在种植时要合理轮作,可以选择土层深厚、土质疏松、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种,整地时需施足基肥,为大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,进而提高产量。
大姜种植中姜卫士有什么作用
防治病害:预防和控制大姜上常见的病害,姜黑腐病、白姜病、根腐病等,活性成分可杀灭病原菌或抑制其生长,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。防治虫害:可对抗大姜上的害虫,姜象、蚜虫、粉虱等,能够干扰害虫的生长和繁殖,减少害虫的损害并维护植株的健康。
选择无病菌植株留种,播种严格选种,以防带病种姜播种;多年种植和已经发病的地块实行3~4年以上轮作;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防治地下害虫,及时排田间积水;重施基肥,特别是草木灰的施用;发现病株,立即清除并在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。
通过中耕,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,减少水分蒸发,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,加速肥料分解,有利于姜苗生长。对沙性土质的姜田,如苗期雨水较少,杂草较少,可酌情少中耕。
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,病原菌主要是在土壤和姜块中越冬,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。带菌种姜是主要的初侵染源,并可随姜种的调出与调入作远距离传播,种植带菌的种姜所长出来的姜苗就会发病。姜瘟病的发生条件之一,就是因土壤涝害,田间积水。最适宜发育的温度为2631℃。
大棚气温高土壤干旱缺水,夏季温度高,蒸腾作用强烈,水分不足,就会造成叶片卷叶或扭曲。大姜苗期施肥不当,例如: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,一次性施肥太多等造成烧根情况,影响大姜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,植株上部营养缺乏,出现干叶、扭曲现象。
大姜的病虫害有哪些种
1、大姜常见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姜瘟病 姜瘟病也叫立枯病,是大姜最常见的病害。大姜植株的根、茎、叶都可染病。(1)、姜瘟病的表现症状 叶部受害:发病后叶片卷缩、萎蔫、没有光泽,病叶由基部向上逐渐变黄,最后导致整个植株死亡。根及茎部受害:茎部受害初期变软、浅褐色、水渍状。
2、姜软脚病:俗称姜发瘟,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。发 病初期茎叶凋萎,后变鲜黄,叶片萎缩,根呈水渍状。姜茎近块根 3cm 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,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。如不拔掉,过几天, 萎茎叶就会腐烂发臭,并蔓延到其它植株。
3、虫害主要有异型眼蕈蚊,眼蕈蚊是大姜在藏期间的主要虫害。调查发现,因广大农户在收获大姜时比较匆忙,姜块表面残留的部分泥土可能携带异型眼蕈蚊,另外,大姜入窖的方式落后,贮藏大姜的处理方式简单,使得井窖中异型眼蕈蚊的发生较重。
4、大姜钻心虫也叫姜螟,姜农习惯称其为截虫子,食心虫等。钻心虫在大姜上危害就叫姜螟,在玉米上危害就叫玉米螟等。钻心虫可危害多种作物,在大姜上是主要的害虫,各地姜区普遍发生,而且其转移性危害大,一头钻心虫可钻蛀34墩大姜。
5、生姜块选用肥美、芽多、大小均匀、色泽鲜艳、无病虫害、采收后不腐烂、不损伤、不结霜的生姜块。生姜块种植后,用2~3厘米的细土覆盖,然后用稻草覆盖,具有保温、保湿、防冻、除草的作用。姜的常见害虫有螟虫、姜蛆、玉米螟、地老虎等。
6、姜立枯病:主要为害幼苗,初病苗茎基部靠地际处褐变,引致立枯。防治:姜种消毒,“可杀得2000”稀释800倍液(即40克“可杀得2000”对水32公斤)浸泡6小时。发现病株,及时挖除烧毁。
大姜病虫害检测仪为了满足顾客各方面的需求,及时了解并掌握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产品的流向、市场适应性、产品价格定位以及客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,特制定大姜病虫害检测仪的产品服务计划。